4月22日,鄭州城市職業學院校領導在大雨天召開軍訓動員大會,引發學生們集體不滿。網傳視頻中,講話領導站在有遮雨棚的主席臺上稱:“我與大家一起站在這里,站在風里雨里”。而學生似乎并不買賬,有人甚至大喊:“那就下來一起淋雨”。
學生集體“喊話領導”的視頻很快沖上熱搜,引發熱議。有人批評臺上的領導太過矯情、選擇開會時機不當,也有人批評這些“00后”的孩子們吃不了苦、不尊重領導、素質低下。實際上,這與開會的時機、學生的素質都沒太大關系。天有不測風云,軍訓動員遭遇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算是一個小小的意外,而作為“軍訓第一課”,又何嘗不是一次難得的考驗機會。至于學生集體喊話領導要求“一起淋雨”,所要表達的更多是被平視、被尊重的渴望。
57年前的1966年3月9日,春寒料峭,周總理到河北辛集農村去視察災情,到了群眾大會會場,周總理執意讓群眾背著風,自己卻迎風而立,開始了講話。小小的細節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群眾,而這個小小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這就是周總理的風范,這就是一個人民公仆的本色。
57年前的主動“迎風講話”,57年后的被喊“一起淋雨”,兩相對比,形成鮮明的反差??偫怼坝L講話”是把寒冷留給自己,把溫暖留給人民,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是一個大國總理的人民情懷,他用一個不經意的舉動為所有的黨員干部作出了典范。而被喊“一起淋雨”的校領導,躲在雨棚下卻自稱“與大家一起站在這里”,很難不激起學生們的眾怒。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立德方能樹人,如果不能給學生應有的尊重,怎能贏得他們的尊重?如果不能與學生同甘共苦,又怎能引起他們的共情?試想一下,如果校領導們能夠像總理“迎風講話”那樣,走出遮雨棚,真正與學生一樣站在風雨中,那樣的視頻還會不會引發所謂的“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