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程度不高、運營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中小機場如何“長尾逆襲”
近日,在淮安揭幕的第五屆民航中小機場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發布消息:目前,華東地區的中小機場數量已達34家,占華東民航47家運輸機場總量的72.3%。在江蘇9個民用運輸機場中,有7個屬于中小機場。目前,我國中小機場存在數字化程度不高、安全基礎還不牢固、運營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等問題。
“數字底座”化解機場發展“倒刺”
安全信息采集手段落后、運行態勢感知能力差、數據共享不充分、人工保障作業量大……
長期橫亙在機場發展道路上的“倒刺”讓人十分痛心?;窗矟i水國際機場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廣輝介紹,在位置感知能力方面,存在飛行區未實現航空器、保障車輛和人員的實時定位問題,400米以下空域航空器監視信號不穩定。在安全感知能力方面,數據共享、聯動運行不足,“保障人員的精力多浪費在緊盯航班動態、守聽對講及人工統計、報送各類報表等非核心保障環節中?!?/p>
中小機場,“浸泡”在大數據中。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小機場發展各主體間數據壁壘和數據孤島仍然存在,導致數據要素的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中小機場高質量發展,需要豎起堅實的“數字底座”。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認為,依托智慧化手段推動中小機場系統性變革,避免簡單以安裝信息系統代替機場智慧化轉型的誤區,要將智慧化手段和機場管理制度體系充分融合。
經過60多場現場調研論證、6個多月安裝部署、兩年多的驗證運行,淮安機場聯合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探索形成集空管和機場信息系統于一體的國產化智慧機場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建設機場“信息集成平臺”和空管“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雙核心,搭建多個感知業務應用場景。
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勇杰介紹,筑牢“數字底座”之后,還要構建中間層機場信息集成平臺,結合淮安機場“塔進一體”的管制特點,升級信息集成系統和塔臺自動化系統,將管制需求與空中態勢、航班動態、氣象等信息高度關聯,為機場提供從前站起飛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場起飛的航班運行全流程綜合管控服務。
新科技為民航安全“撐腰”
近年來,中小機場在安全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和短板,亟需借助新科技為智慧民航建設目標“導航”。
建設全域感知智能網和機場信息集成系統,首先需要一個機場“智慧大腦”。中國民航發展計劃司投資處處長韓興軍介紹,應通過“智慧大腦”提升空中防沖突、跑道防侵入、滑行防相撞等風險管控能力,例如引入無人機設備,開展機場凈空巡視、凈空管理,由傳統人工方式向科技自動化轉變,障礙物的巡視效率和數據精準度得到有效提升。
嚴勇杰告訴記者,根據機場需求量身打造智慧應用層,通過部署車輛監視與管理、無人機探測與管控、跑道異物FOD探測和泊位引導等系統,能實現航班生產運行效率提升和飛行區安全主動防范。
人過留像、車過留牌、網過留痕、機過留號,目前淮安機場已經實現航站區安全監測“平臺化”。孫廣輝介紹,通過集成運用各類數據資源,搭建“護航天路”實戰平臺和智能視頻分析系統,在機場區域實現對客流異常等潛在風險實時動態識別,提前預警“吹哨”,有效提升了空防安全“智治”新效能,“依托該平臺,已成功查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00余名?!?/p>
在飛行區,安全管控“立體化”成為管理質量突破重點。嚴勇杰分析,可以利用多點定位、雷達等設備,引入AI視頻分析、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航空器、車輛、航班地面保障節點的數據自動化采集,從而搭建航班進程管控、飛行區全景監控、車輛監視與管理、跑道異物探測、泊位引導、智慧廊橋等一批信息化應用場景。
面對傳統凈空區人工凈空巡查范圍小、效率低等問題,淮安機場出奇招以制勝。記者在淮安機場看到,凈空區安全監視采用衛星遙感和實景重現技術,搭建凈空管理系統,針對黑飛無人機、鳥情預警防范需求,量身打造低空安全監控系統,目前已實現對機場周邊55公里范圍內起降和航路監視。另外,淮安機場以“小窗口”的形式,實時顯示航空器建立下滑道后的進近“實況”,出現偏移航道能夠及時提醒,并標識預落地倒計時,精度達到10秒以內。
“構建空中、地面態勢監視‘一張圖’,實現‘空地一體化’的協同指揮和全覆蓋監視?!睂O廣輝建議,應建設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提升風險管控能力,聚焦空中防沖突、跑道防侵入、滑行防相撞等核心風險,量身定制中小機場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
服務品質拓展智慧“雙臂”
出航一張臉、通關一次檢、物流一張單,在智慧化系統協同中,旅客機場“通關”時間會變得越來越短。嚴勇杰告訴記者,中小機場可以通過地域化的服務保障,實現便捷高效的旅客出行服務。例如搭建旅客服務平臺和航站樓協同決策平臺,通過圖像識別、生物識別等先進技術,加強航站樓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
服務品質是機場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在江蘇,部分中小機場實施智慧出行場景試點,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連云港花果山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兵告訴記者,連云港機場建設智慧出行系統,引入無紙化通行解決方案,融合信息系統建設自助值機、托運、安檢、登機等設施,極大改善了旅客出行體驗。
業務系統“互聯化”是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重要動力。孫廣輝介紹,淮安機場通過統一機場數據交換共享標準,在中小機場中率先完成與全國流量管理、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等11套系統的互聯交互,全面集成156類運行數據,匯聚航班運行全流程數據流,強力助推空地一體化協同運行。
拓展空地協同運行平臺,能夠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品質。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嚴璐提到,可推廣空域一體化的塔臺集成自動化系統,提升管制效率。他介紹,目前團隊以數據驅動建設集運營管控、資源協調、可視化決策分析為一體的數字塔臺,有效解決支線機場遠程指揮以及少人化運行的安全問題,并采用5G傳輸技術幫助視頻數據低延時傳輸,提高空地一體化監視能力、全天候運行能力和應急指揮能力。
綠色技術助力“四型”機場建設
目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不斷提速加力,各國圍繞民航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博弈更加激烈。強化綠色部署、提升中長期航空減排力度成為重塑機場競爭格局的著力點,也成為機場建設升級轉型的承壓點。
目前,中小機場節能減排改善空間還比較大。中國民航發展計劃司節能減排辦公室副主任王任表示,要完善政策標準體系,引導規范機場運行電動化、能源替代等重點項目高效運行;推動能源替代,堅持先立后破,重點推進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機場清潔能源應用項目建設;建設科創平臺,發揮技術對實現“雙碳”的重大支撐作用。
鹽城南洋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志軍談到,部分中小機場遇到“建成之時就是擴建之時”的問題,其實是由重外觀輕內涵、規劃針對性和指導性不強導致的。因此,要從全周期和全鏈條抓好綠色機場建設,在中小機場選址、總體規劃設計階段發力,為機場節約資源、實現高效運行打下基礎。
“聚焦航空器地面運行碳排放的主要矛盾,降低碳排放?!眲⒅拒娬J為,綠色機場建設同時要依托于機場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探索應用風能、光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科學優化能源使用,“從細節入手進行綠色創新,例如智慧洗手間、機場車輛油改電等?!?/p>
“機場設計不能圍繞建筑做功能,而是要圍繞功能做建筑?!蓖鮼啽J為,要堅持人本服務理念,鼓勵中小機場結合文化特色,推出更具有差異化、辨識度高的旅客服務產品。在連云港機場,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畫隨處可見。
“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為我國機場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以四型機場為抓手,依托智慧化手段,推動中小機場系統性變革。強化機場的主體責任,中小機場要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需要,努力拓寬機場服務范圍,不斷增強自身造血能力?!表n鈞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程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