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cegge"><noscript id="cegge"></noscript>
  • <bdo id="cegge"><center id="cegge"></center></bdo>
    新華報業網 > 首頁 > 正文
    對話 | 山水茶園采摘忙,傾聽那些年輕茶人的故事
    2023/04/26 15:07  交匯點  

      “細芽嫩葉筐筐滿,縷縷茶香情意濃?!毖巯?,正值春茶采摘上市時節,茶園內成畦的茶葉碧綠蔥翠,嫩芽嬌翠欲滴。在江蘇,茶行業從業者也正忙著抓住春茶采摘季的尾巴,采摘、加工、制作新茶,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對話了3名年輕茶人,傾聽他們與茶葉的故事。

      茶人牛大叔:與茶葉結緣,是一段命中注定又一波三折的緣分

      回憶與茶結緣的過程,茶人牛大叔表示那是一段命中注定又一波三折的緣分。

      初中時,與家人在旅途中喝到的一杯閩南烏龍茶,打破了他以往對于茶葉又苦又澀的印象,那股清甜的茶香讓他印象深刻,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愛茶的種子?!凹依锖炔瓒际怯么蟛韪着莸?,但那次喝的茶是用小茶壺泡的,精致又好玩,味道也很香甜?!辈枞伺4笫逭f。

      這段有關茶葉的別樣體驗并未對他的生活造成改變,而是很快被遺忘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

      大學時,一次作業拍攝的契機,讓他在時隔多年后再次接觸到茶文化?!爱敃r是拍攝關于顧渚紫筍茶的紀錄片,去前我做了一些背景資料的預習工作,再加上拍攝中不斷接觸和學習,了解到了茶背后的故事?!鳖欎咀瞎S茶悠久的歷史讓茶人牛大叔感到震撼,對茶葉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畢業后的他并未直接進入茶行業,而是選擇了與專業匹配的領域,輾轉于媒體行業的各崗位上,直到2015年才真正投入茶葉的“懷抱”。

      多年學習實踐,茶人牛大叔逐漸“摸”到了采茶、制茶的“門路”。他表示,自己的制茶原則是“看茶制茶”,“即使是同一個地方,茶在不同天氣下也有明顯差異?!痹谒磥?,制茶講求“師古而不泥古”,“要理論聯合實際,古今相結合?!?/p>

      欲速則不達,做茶是一門急不來的手藝,這要求茶藝師有極高的耐心。除了采茶,處理摘好的茶葉也是個費時費力的過程:攤青、萎凋、走水、殺青、攤晾,把鮮葉搗成膏狀,再用炭火焙葉?!皳v鮮葉要花1、2個小時,焙茶更要用7天7夜,人得守在一旁時刻留意,既不能讓茶葉焦糊,也不能讓溫度掉下來?!?/p>

      復雜精細的流程讓很多有興趣投身茶工作的人望而卻步。從業近8年,雖有過疲憊彷徨,但茶人牛大叔仍保持著對茶葉最原始的那份熱愛與熱情。在他的心目中,博大精深的中華茶領域,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從標準化機制茶,到近幾年,茶人牛大叔逐漸將工作重心放在手工制茶,尤其是古法制茶上。如何復原一些歷史名茶的工藝成了他日常鉆研的問題,他曾參與宜興金子末茶、紹興上虞白毛尖等工藝復原工作中。根據古書記載的線索,結合自己的研究梳理,進行試制,最后達到量產的目的。

      江南春茶綠,正是品茗時。江南茶區以春茶為主,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好時節。對于茶人牛大叔這樣的專業茶人,一批上好的春茶有時還代表著全年的收入來源?!瓣幱杏瓴徊?,晴采之?!敝淮粋€天晴的日子,他也將再次奔赴與茶葉的“約會”。

      “那嵐尋茶·茶研社”創辦人程一新:我想讓更多的人喝好茶,喝到對的茶

      “我的工作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大家能夠喝好茶,喝對的茶,如果帶著太深的執念去喝茶,可能會丟掉一部分自我?!痹谔K州本色東西橋市集,記者看到了戴著一副方框眼鏡,文藝范兒十足的程一新。

      到他攤前的人不少,有的是好奇他的茶具,有的是對茶葉感興趣,還有一些純粹覺得新奇,想湊熱鬧。對于所有駐足的客人,程一新總會耐心地與他們交流。尤其看見一些對茶感興趣的年輕人,他更是感到欣喜激動。因為在他看來,茶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代代年輕人。

      程一新自幼便學習傳統文化,先后修學古琴、書畫、篆刻、園藝。頗有藝術造詣的他在遇到了茶文化后便“一發不可收拾”了起來,二十年間里,他深入全國各大茶區尋訪歷史名茶源頭產區,品茶、研茶。

      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播茶文化,近年來,程一新還開始從事茶教學工作,開設相關課程,從茶知識、茶文化入手,對茶品鑒、泡茶法、茶美學等內容做全面解讀,從而培養更多識茶、懂茶之人。

      他用“那嵐”給自己的民宿茶空間和茶研社命名,“那是‘非此’的意思,也就是彼岸。好的茶是生長在高山云霧間的,這種生活也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背桃恍抡f。

      一年之計在于春?!按杭緦τ诓枞藖碚f,是最辛苦但也是最有收益的時候,春天的勤勞會換來一年的好收成!”最近,程一新帶著自己的20個學員前往蘇州、祁門武夷山等茶區游學體驗,親自采摘、品茶,并參加各類展會,向更多人科普和傳播茶文化。

      國家級高級茶藝師林夕:我想讓別人知道宜興紫砂是有好東西的!

      與其他茶人不同,林夕和茶之間的聯系多了一道“媒介”,那就是紫砂壺。她說:“紫砂和茶葉是‘天生一對’,紫砂的透氣性好,更能激發茶香,凸顯茶性?!?/p>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币伺d素以“陶的古都”聞名于世,林夕的從業初心來源于一個宜興人對于家鄉文化天生的自豪感。

      “曾有大學同學質疑宜興的紫砂是化工材料做的,聽到這些話,我感到很生氣?!庇捎谌鄙僦R儲備,面對質疑,林夕顯得有些無力?!巴Ρ锴?,不知道如何反駁。我想讓別人知道宜興紫砂是有好東西的!”從那時起,她便有了傳承弘揚家鄉紫砂文化的念頭。

      2019年春,林夕開始了自己的陶刻生涯。她先是師從國家級工藝美術師龐妮,后進入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陶刻協會第七屆陶刻新人班學習,2020年跟隨陶藝名家宋鴻偉深造。就這樣,她不斷精進自身紫砂陶藝水平?,F在的林夕,已經獲得了助理工藝美術師職稱。

      真正的考驗來自市場,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如何在一眾精通陶藝的“老”手藝人中突出重圍,找尋定位,讓她一度對自己產生懷疑?!八麄冇幸欢ǖ氖袌龌A,而且對我所主打的創新茶具不太認可,我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p>

      轉折點出現在20年的夏天?!暗財偨洕钡幕馃嵛肆窒?,她帶著自己的紫砂茶壺去文創市集擺攤。在那里,她碰到了她的“靈魂拍檔”。

      對工藝,林夕有著嚴苛的標準,但凡有一點瑕疵都會采取“內部消化”的方式,為的是保證市面上出自她手的茶具都是精品?!叭肟诘牟杵魅绻龀傻土?,甚至對身體有害的,是對家鄉文化的一種侮辱?!倍拇顧n則是主張精工好料。

      對于藝術有著“強迫癥”的兩人一拍即合,攜手走上了傳承創新紫砂文化之路。林夕負責陶刻,另一位則專注器型設計。幾年來,他們的紫砂事業逐漸步入正軌,成立了工作室,還收了9位學徒,培養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輕手藝人。

      春茶季到來,除了制作茶壺,林夕還忙著采茶、選茶、品茶?!昂群貌枧浜脡?,體味陶式生活。這段時間紫砂茶具的銷量很好,同時我們在春茶季開發了一些新產品?!绷窒崦庐a出的紫砂茶具對記者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許愿張潔茹

    標簽:
    責編:王娣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ad_image_看圖王.jpg
    信長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權.jpg
    微信圖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圖片_20230412112324.jpg
    微信圖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關網站

    二維碼.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網上不良信息_00.png
    動態.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