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cegge"><noscript id="cegge"></noscript>
  • <bdo id="cegge"><center id="cegge"></center></bdo>
    新華報業網 > 首頁 > 正文
    江東時評|為AI“穩舵”,從治理假新聞開始
    2023/04/06 19:42  交匯點新聞  

      最近,人工智能(AI)制造的假新聞、假視頻引發了不少事端:廣州一女子在地鐵上拍攝了一張衣著正常的照片,別有用心之人看到后用AI軟件“一鍵脫衣”,給當事人帶來嚴重影響;有人用ChatGPT寫了一條“杭州市政府將取消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的假新聞,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當前,AI技術尚未普及,AI制造的假新聞大多是無聊人士的惡作劇。但從理論上看,AI有潛力成為“造謠高手”,寫假新聞、造假圖、注冊水軍賬號、轉發評論制造熱點,甚至可以比人做得更快更好?!霸熘{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假如不法分子用AI大量傳播假消息,輕則混淆視聽,重則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危害國家安全。

      AI發展正在加速,AI治理也需要提速。ChatGPT3.5版本提交的答卷尚不及格,4.0版本已能寫出高考作文二類卷,而這兩個版本之間,僅僅間隔了6個月。面對AI的“狂飆”,業界也有不同聲音。近日,千余名業界人士發表聯名信,呼吁暫停訓練更強大的AI,留出時間建立治理系統?!暗赌芫热艘材軅恕?,只有為AI把穩發展方向,劃定紅線禁區,才能確保其成為“技術紅利”而不是“技術威脅”。

      為AI“穩舵”,不妨從整治AI寫假新聞著手。先把AI寫假新聞治理好,再逐步研究新問題,不斷完善AI治理體系,是一條可行的治理方式。整治AI寫假新聞,需要研發方與監管方共同努力。研發方是主力軍,既要念“生意經”也要念“道德經”。正如設計一輛汽車不能只安油門不裝剎車一樣,AI在研發之時就應考慮如何防止技術作惡,比如可在生成的文本、圖片中設置特殊的“水印”,以供查詢“真假”或溯源。監管方則要不斷適應新技術新變化,確保有法可依,提升執法能力。今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對深度合成服務作出明確限制。在治理實踐的基礎上,應及時將政策上升為法律,為執法提供依據。同時,執法也需要不斷創新,加強與研發機構的合作。注重統籌資源、協同治理。

      “揚帆”與“穩舵”并不矛盾,對技術的盲目樂觀與恐懼都不可取。AI快速發展也需規范發展,我們應在立規矩上多下功夫,不斷解決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為AI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袁媛)

    標簽:
    責編:劉艷元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ad_image_看圖王.jpg
    信長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權.jpg
    微信圖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圖片_20230412112324.jpg
    微信圖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關網站

    二維碼.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網上不良信息_00.png
    動態.jpg
    ?